为实现我区三次创业的宏伟目标,早日迈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2016年底,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把生命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我区第三个千亿级产业的战略目标。区政协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对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生命大健康产业范畴以及各个关联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对生命大健康产业在我区未来的发展做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与意见。

    一、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基本状况

生命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性的理念。其核心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治已病”,更是要力争做到“治未病”,帮助人类实现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保障。生命大健康产业是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朝阳产业和极具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中国大健康产业整体跃升的关键时期。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5年12月24日,《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正式发布, 2016年10月19日,《杭州市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

日前,我区发改局课题组与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撰写的《杭州高新区(滨江)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对生命健康产业范围从“医、康、养、健、药”五个方面做了界定。即:

  “医”: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等。

“康”:主要包括康复机构、疗养产业等。

“养”:主要包括健康养老服务、中医养生服务、健康食品开发及生产、健康旅游业等。

“健”:主要包括健康体检、监测和综合管理、健康咨询、教育与文化产业、健康金融业、健康信息产业、体育健身相关产业等。

“药”:主要包括药物、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

调研组分析认为,以“医、康、养、健、药”概念为基础,当前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在产业链、高端人才引进、专业孵化器等十四个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产业链方面,我区自两区管理体制调整之初,就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大健康产业“互联网+”战略。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医、康、养、健、药”等狭义理念上的大健康全产业链。

2.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专业人才引进成效显著,到目前已引进了一批大健康产业的科学家,包括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18名。此外,我区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成立专项扶持基金“5050计划”,坚持国内与海外并重,大力引进符合高新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特别是智慧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

3.专业孵化器方面,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区已经形成从国家级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到省级孵化器,再到市级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的大健康产业创新创业梯度矩阵。

4.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方面,我区现有的46项以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覆盖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投资、税收优惠、人才奖励、融资服务、财政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对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企业实施全方位扶持。

5.企业成长方面,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区内生命健康产业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企业共12家,上市公司5家,分别为医惠科技、泰格医药、和仁科技、银江股份、创业软件等;另有行业内新三板公司6家,分别为圣兆药物、环特生物、美诺瓦、百诚医药、联众智慧、思锐信息。另外还有生命健康细分领域估值10亿元以上公司9家,分别为歌礼生物、德同生物、启明医疗、医惠科技、优思达、丁香园、诺辉生物、好络维、博日科技等。

6.科技成果方面,从1999年到2016年,我区生命大健康企业共获得专利1169项,共获得国家、省市批准上市药品60个,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364个。在研药物临床试验24项目,参与国内外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120项,企业共发表文献1051篇。

    7.产业集聚方面,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大健康产业企业789家。其中,生物医药类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12.2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14.5%;规模以上大健康产业共16家,年销售收入人民币138.58亿元,净利润人民币23.61亿元。截止2016年年底,我区共拥有大健康产业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1家,雏鹰计划企业52家,青蓝计划企业8家,瞪羚企业18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研发中心5家,市级研发中心11家。

8.康复护理方面,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包括:Wellness运动康复管理中心、杭州市癌症康复滨江协会、壹康复健康馆(滨江店)、青少年视力康复中心等服务中心。

9.养老产业方面,建设了以阳光家园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且在养老产业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区域传统互联网优势(如:思锐股份),建立健康管理云系统,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

10.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方面,健康体检、监测和综合管理、健康咨询、教育与文化产业、健康金融业、健康信息产业、体育健身相关产业等领域中健康信息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依托我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产业,为海量数据存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海量数据,进行大健康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内已汇集健康管理类相关企业308家。

11.智慧医疗细分领域方面,医疗信息化建设、区域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建设、移动医疗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2.药品及医疗器械产业方面,已经覆盖传统中药、生物制品、化学药研发,传统器械、高值耗材、诊断试剂及药品、器械流通企业,并且在药品CRO服务、诊断试剂等细分领域形成产业集聚。2016年,我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5.65亿元。区内已有药物、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药械流通公司共425家。

13.诊断试剂方面全区目前共有诊断试剂企业31家,涉及领域涵盖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以及微生物诊断。重点建设了国家级孵化器天和高科技产业园,并且在分子诊断领域有了相当的技术积累,吸引了多位国千、省千专家。培育了尤思达、德同生物、诺辉健康、今复康等一批技术创新性强、融资能力强、营销能力强的诊断试剂企业,产业链中游的诊断仪器与试剂方面有一定基础。

14.CRO方面,目前我区共汇集药械CRO企业14家,由我区培育出的国内CRO领军企业泰格医药,其通过资本整合以及自主研发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知名CRO企业。

二 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与不足分析

(一)发展优势

1.传统概念上的生命大健康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区已形成以和仁科技、医惠科技、泰格医药、创业软件、好络维、丁香园等为首的全国领先的智慧医疗产业集群,公司整体实力全国领先。并且在IVD产业汇集了诺辉健康、德同生物、优思达等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2.高端人才吸引集聚的招才引智政策不断创新。通过“5050”等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科学家到区内创业创新。

(1)訾振军领衔的国际领先的心脏瓣膜研发企业启明医疗器械;

(2)国千专家吴劲梓主持的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产丙肝小分子抗病毒创新药物研发项目;

(3)“国家杰青”和“省千人才”景书谦领导的鸿运华宁在国际领先的抗体新药产品链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高端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环境要素较为优越。我区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除了传统意义的空间、金融、人力资源等产业发展要素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以外,在高端产业的孵化培育、成长加速、产业催生、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和产业链接等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优越发展环境,有着极其丰富的帮助与支持高端产业快速发展并做大做强的经验。信息技术、智慧安防等产业迅速成长为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的先例,对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极具参考价值。通过发展信息经济等产业而形成的创新发展环境必将为生命大健康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

4.国内相关产业政策为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去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科技成果应用促进法》、《“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国家中医药法》等涉及生命大健康产业的一大批政策、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促进像我区这样的生命大健康产业后发地区的发展极其有利。尤其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颁布实施,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与国际接轨,将大大提高投资机构及科研人员的新药研发积极性。申请人和持有人连带承担责任,将有利于药品生产风险的规避,有利于提高新药研发积极性,将大大促进药品研发产业的规范发展。

5.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要素氛围浓厚。高新区(滨江)为产业而生,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营造出了特别适宜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氛围。生命大健康产业离不开环境支撑,离不开人才支撑,更离不开要素创新支撑。在我区这样的创新热土上集聚发展,是生命大健康产业不可多得的首选之地,也是我区实现三次创业伟大目标的战略机遇。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研组分析认为,尽管我区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有着较好的优势和基础条件,但还存在总体体量较小、领军企业偏少、规模偏小、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与不足。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大健康产业技术储备、创新基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我区虽然已经集聚了包括浙江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但总体而言,尚存在科研机构研究方向较为传统,研发机构数量较少,顶级研发机构缺失,尤其缺失与国内外名校(院、所)在研发及产业化上的深度合作等问题。加之过去没有将生命大健康产业作为首要地位予以重视,对生命大健康产业的专业人才招引、专业项目培育及引进、专业发展政策制定等方面原因,导致我区在生命大健康产业上的技术储备、创新基础与创新能力不足,对生命大健康产业要素集聚的吸引力不够。

2.大健康产业专业载体缺失,产业承接能力相对不足。由于生命大健康产业对服务与发展载体的硬件条件要求的特殊性,我区在大健康产业专业服务与发展载体上,无论从数量还是孵化与产业加速甚至项目落地上的空间上都相对较少。在专业化园区方面,目前除天和科技园外,缺乏大型专业化产业发展集聚地。尚未规划能够承载我区未来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的总部、研发基地、高端生产制造、平台交流等空间载体,限制了生命大健康产业规模的增长和优势发挥。

3.产业链集中度低带来区域企业协同合作相对不足。虽然我区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医、康、养、健、药”的传统意义上的生命大健康产业整条产业链,并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产业链上企业较为传统、链上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发展速度不快、跨界创新企业不多以及为产业提供的服务同质化等问题较为突出。

4.对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理念认知相对不足。受制于产业发展的地理空间限制等客观原因,我区长期以来一直把产业发展的重心放在信息技术和智慧安防等方面,对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尤其是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理念的新变化和产业政策的新变化跟踪与研究的不够。虽然初步具备了包括“医、康、养、健、药”的产业链雏形,但结构过于简单,成熟度也不高,链上企业发展更是很不平衡。新形势下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不仅早已突破“医、药”的范畴,进入21世纪以后甚至突破了“医、康、养、健、药”的概念范围,演化为涵盖了为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的全行业。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其产业链不仅包括“医、康、养、健、药”,连以往归属于健康农业产业范畴的育种、归属于生物科技的生物膜、生物热能等产业均统统纳入其产业链。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如:先正达、康得新等企业都在其园区内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项目。

5.对生命大健康产业扶持、促进和激励的专门政策相对不足。我区的信息技术、智慧安防等产业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巨大成就,与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坚定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相比之下,在对生命大健康产业的扶持与激励力度上,尚缺乏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有效政策与措施,特别是对相关小微企业的扶持显得不够。

三、对我区大力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杭州高新区(滨江)“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刚定稿的《杭州高新区(滨江)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都已对我区突出杭州高新区“智慧”特色,弥补生命大健康产业链不足,重点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做到有侧重的全面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中心做出了全面部署。课题组着重从如何完善与保障落实上述规划提出一些补充意见与建议。

(一)应以广义范畴来重新认识、理解、塑造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生命大健康产业简单地与生物医药产业混为一谈,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中也只是把生命大健康产业局限于“医、康、养、健、药”五个大类来规划。课题组在对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之后,深刻地感觉到这样的产业划分是不全面的。当今科技的发展,相当多的突破口均是从学科的跨界与交叉口取得的,很多产业的划分已不再按照过去以产品服务方向和目的作为唯一依据来进行了。比如生物育种,过去属于农业,而现在在基因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早已被划分为生命大健康产业,像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里已经入住多年的先正达公司,就是以生物育种为主的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而中国唯一冠以国字号的玉米种子研究机构——中玉金公司,也就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里一幢写字楼里办公面积5800平方米的高科技公司。我区若要大力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必须首先在理念上突破旧的框框,从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全产业链概念入手,结合我区现有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做好产业规划,以新理念、新标准、新思路拓展丰富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体系。

(二)应以当年重视信息技术产业的程度重视生命大健康产业布局,尽快构建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体系

生命大健康产业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发展潜力与空间最大的产业,也是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区的健康产业主要涉及制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较为传统和狭义的生命大健康产业领域,由于种种原因我区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一直处于企业自主发展状态,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扶持政策、行政服务及行业氛围尚未形成,产业规模较小,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了切实落实我区三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大力推动我区第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设,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和慎重考量,提出“一核多点”+“靶向招商”+“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具体如下:

1.建议我区在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上采取“一核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构想。以两区管理体制调整之初重视发展信息产业一样,尽早重点谋划生命大健康产业核心园区,瞄准高端化、集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按照研发与营收两头在内,生产环节一头在外的模式,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生命大健康产业核心基地,引领生命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一核是指“智慧新天地”。以智慧新天地开发为契机,在智慧新天地待开发区域划定范围,建设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专业科研新高地。该基地将集中生物医药、基因科技、医疗信息管理、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生物种业、高档健康食品及保健护肤品的研发、办公、实验机构,并配套建设健康产业孵化器、加速器,为科研团队、项目提供试验、试产场所。  

多点是指“多点辐射驱动发展”。以智慧新天地为核心,积极扶持目前我区域内涉及生命大健康产业的789家分散企业以及分散的园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进一步再提升、再发展。但仅靠区域内现有相关生命大健康企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调研组建议,借助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之机,区政府可研究出台支持三个街道工业园区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充分利用好街道工业园区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快其转型升级改造步伐,并着力为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支撑。由于街道工业园区土地性质均为工业用地,因此街道园区内既适合建园中园、孵化器,又适合引进生物制品、化学及生物医药、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保健品、健康食品和“药妆”化妆品、优质种业等领域的生命大健康产品生产制造企业。

2.实施重点领域“靶向招商”。为打好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的开局之战,我区应加紧制定生命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计划。针对生命大健康全系产业链开展“靶向招商’,精准引进目标项目。立足我区特色和优势,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智活动,提高招商引智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推动建设生命大健康产业科研创新平台,积极发动园区内健康企业新建或升级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借助园区内的海创基地等科技孵化器、加速器载体,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优势,筛选引进发展前景好的小微大健康企业,打造大健康产业项目孵化基地。倡导企业开展跨国招商,建办中外合作产业园。

3.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手段来推动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区虽有后发优势,但更应该看到我区最大的先天不足是该产业的研发机构与人才不足。若要彻底扭转这一不利因素,必须放眼世界,“走出去”,“请进来”,以“国际化”的思路来谋划全局,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积极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向外发展、向内引进。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产业、市场等全要素的国际化。支持企业主动与国际医药行业标准对接,积极推进美国FAD、CGMP欧洲COS等发达国家注册及认证工作,支持有条件企业跨国开展营销。

(三)应以打造“智慧e谷“的精神把我区打造成生命大健康产业的高端研发集聚区

积极探索与国内外名校、名企以及生命大健康行业的国际国内巨头的深度合作,大力引进研发机构与产业转化机构落户我。目前,浙大转化医学院正积极与我区洽谈共建产业转化基地事宜,清华大学与天合生物科技园也在谋求更进一步的深度合作。但这距离我区建设千亿级的生命大健康产业规模的需求还远远不够。我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生命大健康产业的高端研发集聚区。一是要主动对接。立足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牢牢把握生命大健康产业重大商机,顺势而上,主动对接世界五百强的生命大健康企业,把他们请进来,充分利用好我区创新优势和产业催化与产业集聚优势,发挥龙头作用,带动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主动对接国内外名校名院,请他们在滨江设立研发机构,打造各类研发平台,借助于高新区的资金汇聚与优惠的科技促进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而为我区生命大健康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二是要继续放出大招。招引各类生命大健康专业人才,加大孵化力度,以高新区(滨江) 当年全心全意致力于培育、孵化、加速信息产业的精神,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初创型生命大健康企业。三是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以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的形式共同建设生命大健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成为包括新药研发、转化医学、天然药物、GMP中试、器械中试、认证服务以及满足基础应用研究的共享实验室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研发企业加速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和支持,让滨江生命大健康企业的研制进入高端创新链。四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生命大健康的领军企业,针对发展现状,采取一企一策,实施专向扶持,从产业空间、对外并购、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五是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要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医疗服务产业基础优势,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区域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中心。要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业态,推进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生命大健康产业链。

鉴于我区有着过去发展信息科技产业的丰富经验,只要全区上下切实认识到生命大健康产业对我区的重要意义,想尽办法集中全社会各方面智慧,汇聚企业、政府以及民间各方面力量,以打造“智慧e谷”的精神把高新区(滨江)建设成为全国生命大健康产业的高端集聚区大有希望。